行业新闻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行业新闻
服务跟着种子走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2-5-7 阅读:5075 次
这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合作组织,这是一个标准的科技推广组织。在这个组织里,科技能实实在在地变成农民手中的票子,农民能如饥似渴地学科技、用科技、传播科技。这家研究会在河北河间县,叫国欣农研会。

  当初由12户棉农发起的种植研究会,经过24年,今天已成为集科研、推广、生产、加工、经营为一体的全国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,会员覆盖全国12个省(市、自治区)的400个县、4000多个村,跨入中国种业企业50强行列。

  利益是纽带,素质是基础

  农民合作组织24年长盛不衰,靠的什么?“服务跟着种子走,从种走到收。”会长卢怀玉说,贴心、周到的技术服务,打通了基层农技推广的“**后一公里”,农民就认可你。

  正是轧花**忙的时候,技术服务车可以停在院子里休息一段时间。要是生产关键时节,他们成天拉着专家,到天津、唐山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等地巡回服务。

  国欣农研会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技服务网络,设立了推广服务部、24小时专家服务热线。同时,在会员集中的地区设立18个服务站,选配了13个特派员,具体负责本辖区品种、技术推广服务。通过这个网络,能直接、迅速地把技术服务送到会员身边。

  利益是合作的纽带,素质是长久合作的基础。从2003年开始,国欣农研会每年投资100万元,把1000名核心会员组织到河间进行集中免费培训,学员不仅可以报销来回路费,还享受每天20元的误工补贴、送示范试验种子等待遇。会员组长再把学到的知识传给广大会员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农研会已培训农民30多万人次。

  吴桥县南丁庄村农民张书明深有感触地说:“入会几年来,俺学到了棉花化控、简化整枝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等先进技术,亩产籽棉350多公斤,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,乡亲们有了难题都来找俺。”如今村里已有70%的户入会,同样的品种,他们村的人管理技术到位,种出来就能比别人亩产多几十斤。

  “俺购买种子比非会员每公斤低5元,还能得到农研会提供的优质优价农资和信息服务,得到免费为会员寄送的技术光盘、技术快报。”山西晋中市温曲村贺玉旺兴奋地说。

  建设“内脑”,借助“外脑”

  “没有属于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硬品种,仅仅充当别人成果的‘二传手’,农研会不能长期发展下去。”董事长卢国欣说,建会之初就想着培育国欣品牌的品种。

  有了积累,农研会就组建自己的棉花研究所。研究所可不是那么好建的,必须借助“外脑”。他们采取技术配股的形式,将部分股权配给入会的专家和高科技人才。同时,他们于2000年投资百万元,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、生物技术研究所、中国农大共同组建了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,从事抗虫棉引进、生产、销售及相关技术研究。

  目前,研究所已有28名大中专毕业生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8名,农研会每年拨付用于研究、开发上的经费都达上百万元,研究所每年要完成100多个试验项目,组配五六百个杂交组合,调查记录、汇总分析十几万个数据。

  卢怀玉可以算得上资深的“大学生村官”了。不过,他从中国农大毕业后,没到村里当官,而是拉上大学同学,在父辈们发展起来的农研会里挑起大梁。近20年摸爬滚打,昔日的大学生成了离不开土地的农民;然而,在他们的带领下,昔日的农民成了离不开科技的棉农。

  抗虫棉怎样在丰产性上再进一步?多次失败后,具备传统优良素质的棉花材料里终于被植入了抗虫基因。2008年1月,卢怀玉参与的“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”项目,获得****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

  “拿到****科技进步奖的,大学同学里只有我一个”,卢怀玉自豪地说:“我和棉花长在一个根上,就像一个灶台上吃饭的亲人!”

  国欣农研会先后推广应用20多项新技术,引进推广10多个新品种,育成自有知识产权的高产、优质抗虫棉品种20多个。这个农研会获得了“河北省十佳农技协”、 “全国百强农技协”、“全国科普十佳组织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如今,国欣农研会不仅盖起了工厂,还盖起了培训大楼。看得出来,泥腿子+眼镜哥,不仅要做大企业,还要做大课堂,更长久、更扎实地做农业科技的播种者。


上一条: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 下一条:快速测试玉米种子发芽率的简便方法